一歲寶寶的營養是成長的關鍵

更新日期:2008/07/17 10:56 uho編輯部

當爸爸媽媽問到寶寶是否需要補充維他命時,我們要先了解一個正常寶寶每天所需的營養素的質與量,再看看從母乳或配方奶當中提供的營養素成分與含量,更重要的是副食品的添加質量是否足夠,最後再來評估維他命在嬰幼兒成長所扮演的角色,這樣一來,自然可以了解寶寶在什麼情況下是需要或不需要補充維他命,補充過多是否會造成反效果或副作用。


臺 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方旭彬指出,一歲是寶寶營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人類是哺乳動物,此時從哺乳期逐漸進入雜食階段;一歲以前嬰兒的營養主要來源,應該以 母乳或合格的嬰兒配方奶(不是鮮牛奶)為主,四到六個月以後,開始適度並逐步添加奶以外的副食品,這時候胰臟功能已經成熟,此時體重也大約達到出生體重的 兩倍(約六至七公斤),而每天的總奶量大概也達到1000西西(有時可能還無法達到這麼多的量),而嬰兒平均長第一顆牙齒的年齡也是六個月,這時候通常無 法再增加寶寶的喝奶量,也意味著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以補充營養和熱量,持續嬰兒的成長,並進一步逐漸訓練寶寶咀嚼的功能。


方 旭彬醫師對此進一步詳細說明,直到寶寶滿週歲,奶量可能會維持或稍減,但是如果副食品添加得宜,生長曲線都保持在正常範圍,且發育也都正常(如七個月大會 坐、八個月大會爬),則不必擔心。到了週歲以後的幼兒,奶類已成點心,早晚一次即可,也不一定要喝成長奶粉,全脂鮮奶、優酪乳、或乳酪也都是很好的鈣質和 維他命B群的營養來源,這時的寶寶可以和大人一起在餐桌上進食,從蛋奶魚肉蔬果五穀米麵等各類食物均衡攝取營養,並學習自己進食和餐桌禮儀,所謂一歲定終 身,也意味著父母如果在這個階段可以養成寶寶好的飲食習慣,將決定終身的飲食傾向,很多偏食、體過輕或過重及便秘的小朋友,都是這個階段沒有注意而後造成 的,不可不慎。


根據一個針對超過8000人以上的大規模研究調查發現:在出生後前六個月內使用多重維他命的黑人嬰兒長大發生氣喘的機率增加;對於餵哺嬰兒配方的嬰而若在早期使用多重維他命發生食物過敏的危險性也增加;在晚期(三歲)使用綜合維他命的幼兒,不論嬰兒時期餵哺母乳或嬰兒配方,他們發生食物過敏的機會也明顯增加。由此可見補充過多維他命,可能會有不良的後果產生。


最 後,方旭彬醫師表示,以現有台灣嬰幼兒營養的狀況多屬過剩,小朋友大多不須再額外補充維他命。很多爸媽擔心小朋友長得不夠好,常問醫生是不是要買什麼牌子 的奶粉,需不需要再添加維他命、鈣粉、乳酸菌、或其他營養劑在牛奶當中,可能忘記了最根本的營養,就是在適當的階段,吃是適當而均衡的食物,過與不及都可 能危害身體健康。如果評估嬰幼兒真有偏食情形或已有病狀,也要請教醫師慎選維他命,且別忘了加強小朋友正常的飲食。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定要注意/離譜!衛署嬰兒體重量表 竟錯用40年

更新日期:2008/11/01 14:27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剛出生的嬰兒,家長都會拿到一本「嬰兒健康手冊」,裡面有嬰兒標準體重表,提供家長參考,不過有醫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更新,衛生署提供的參考標準,不但是錯誤的,而且過時40年,使得多數的嬰兒吸收過量的營養,不但容易成為小胖子,未來還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


小 寶寶在護士的協助下量體重,家中的寶貝一出生,家長最在意的就是寶寶的健康與體重,而且經常依照衛生署所提供的「嬰兒健康手冊」上的標準體重表來判定;不 過中華民國新生兒醫學會理事、敏盛醫院副院長周怡宏醫師指出,這根本就是錯誤的資訊,因為這是依據喝配方奶的寶寶體重數據,與目前推動喝母奶數據有落差。


北醫小兒部主任陳中明指出,「如果是照配方奶的標準來看的話,現在餵母奶的標準,都會比較輕,是有可能會增加他多增加一些營養,造成體重過重,是有這個可能性。」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更新,不過這體重表的依據卻還是10年前的數據,例如1歲大的女嬰體重表上是9.5公斤,喝母奶標準應該是9公斤,男嬰10公斤,新的標準應該是9.6公斤,算下來平均都較喝母奶標準重0.5到1公斤,因此目前體重表讓不少家長擔心寶寶養分不夠。


一 位家長說,一開始的時候的確會很擔心自己的孩子過輕,「後來問醫師說,喝母奶本來就是會比較輕。」舊的錯誤標準造成家長擔心寶寶營養不夠,而容易增加不必 要的營養。醫師表示,寶寶吸收過量的營養,不但容易成為胖小子,未來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家長們可得多加留意。(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徐 敬芸、鄭偉宏)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8/09/22 10:02 uho編輯部

過去的一年多,台灣人民的生活因為高速鐵路的啟用,不僅僅在交通運輸上提供了舒適便捷的選擇,也改變了國人的休閒生活習慣。同樣的在人的身體內也需要靠著高鐵的串聯來維持良好的運作。人的身體內除了有六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蛋白質、鈉、鉀、氯),鈣、磷、鎂之外,同時還需要多種的微量元素(指佔人體組成不到0.01%的物質),其中包括鐵、鋅、銅、錳、碘等離子,來做為體內代謝時所需的運作介質。


鐵質在人體內扮演什麼角色?


鐵 質缺乏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而全世界最多引起貧血的原因也是缺鐵性貧血。可見這個問題不得不特別提出來探討。臺安醫院小兒科賴彥廷醫師表 示,在健康足月兒的身體中含有約0.5克的鐵質,這是在懷孕過程中母親經由胎盤提供給胎兒生長所需;而正常成年男性的體內則含有約4.0克的鐵質;女性則 有2.5克;這代表了從出生後平均每天必須經由飲食中攝取約0.8毫克的鐵質才能供給寶寶成長所需及正常生理上消耗,同時累積達成成年時體內的存量。


身 體內的鐵質主要以兩種型式存在:功能性及貯存性;在體內以功能性的鐵質佔大多數,其中約有75%存在於紅血球內的血紅素和肌肉內的肌紅素;15%組成身體 各組織細胞內的酵素成份;其餘的則是以貯存的型態儲存在細胞組織內。簡單地來說,只要是細胞使用氧氣呼吸、肌肉收縮、以及中樞神經發展都需要有鐵質的參 與。


在懷孕時期如果鐵質缺乏會增加早產及低體重兒的發生機會;在嬰幼兒時期要是有鐵質缺乏會導致大腦認知功能發展的永久性遲緩;在青少年時期鐵質缺乏會影響記憶及心智功能;在成人時期若是鐵質缺乏則會容易疲勞進而影響日常工作表現。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更新日期:2008/08/20 10:00 uho編輯部

如 果夫妻兩人都是過敏體質,所生出來的孩子有75%的機率會是過敏體質,由此可知,準媽媽在懷孕期如接觸太多過敏原,若家族中又有過敏遺傳因子,就可能導致 新生兒有過敏症狀。醫師建議準媽媽最好從懷孕期就開始預防過敏,有過敏體質的母親在懷孕期間要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包括吸入性和食物兩類)及刺激物。


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有:塵蟎、蟑螂、貓、狗、鳥類等寵物的 皮屑,黴菌、棉絮、草蓆及花粉等;而食物之過敏原有:海鮮(特別是蝦蟹等有殼海產)、堅果類(花生、核桃果等),至於在牛奶、蛋、魚等方面,雖然也有專家 建議減少攝取,但為了顧及母體及胎兒之營養需求,光田醫院小兒科李昭儀醫師建議上述食物不刻意增加,如此既可減少過敏抗體的產生,也可以讓胎兒獲得足夠的 營養。刺激物像是二手菸、化學刺激物等也應儘量避免接觸;而在生活上,居家環境宜保持乾淨,注意室內濕度,保持50%以下,避免養貓狗等寵物。


若媽媽在孕期發生過敏現象時,如何將過敏的影響降至最低?李昭儀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十六週前最好不要服藥,以免影響胎兒的器官發育。然而氣喘婦 女在懷孕時,約有三分之一的症狀會變得更嚴重。但如果因為怕使用氣喘藥物會影響胎兒的發育,而任氣喘症狀的惡化,可能反而會因肺部水腫換氣不良而增加早產 兒、低體重兒出生比率,甚至因此增加嬰兒的死亡率,因此氣喘孕婦仍需適當的遵從醫師使用藥物,才能將過敏的影響降至最低。


李昭儀醫師指出,寶寶一歲以前是建立健全免疫機制的黃金時期,因此預防過敏要從出生就開始作起。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出生後,我們建議至少哺育母乳六 個月以上;寶寶罹患過敏疾病的機會可大幅降低。若無法哺育母乳,在餵哺嬰兒奶粉應選用低過敏性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寶寶的副食品添加也要在六個月以上才開 始,而海鮮、蛋、及花生、堅果食物則以一歲至一歲半以後才開始食用較好。家中的傢俱或玩具最好避免毛製品,而以皮製品或塑膠製品為主。寶寶睡的床套、被套 要使用低孔徑塑化布料,並隔週55-60℃之熱水清洗,冷氣機之濾網也要常換洗,才能減少感染機會。


李昭儀醫師的叮嚀,準媽媽若在懷孕期接觸太多過敏原,加上家族中有過敏遺傳因子影響,就可能導致新生兒有過敏症狀;因此準媽媽要有從懷孕期開始預防過敏的新觀念。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8-10-15 記者:採訪/陳俐君 攝影/黃大川 演出/Mommy:邱�
在一片「漲聲響起」的高物價時代中,嬰兒奶粉的驚人漲幅,常讓許多媽咪們備感苦惱!想讓寶貝吃的營養又健康,滴滴珍貴的母乳,是上天賜給嬰兒最自然美好的禮物。但非所有媽咪都能順利哺餵母乳,於是添加各種營養素的配方奶,成了寶寶的另類選擇。但到底喝什麼「奶」,最能讓寶寶快快長大?醫師建議,慎選寶寶奶品,適時添加副食品,心肝寶貝也能頭好壯壯喔!

母乳是大自然唯一針對人類嬰兒量身打造的珍貴食品,除了含有豐富營養素與免疫物質,可促進寶寶發育,隨著嬰兒的不同成長階段,母乳其中的營養成份也會隨之改變。藉由母乳的哺育,可為嬰兒、母親、家庭,乃至於整體社會,帶來許多數不盡的好處。


PART1→母乳v.s配方奶 營養價值比一比


但對於因忙碌、疾病,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而無法持續哺餵母乳的媽咪,配方奶就常常成了母乳的替代選擇。論其「母乳」與「配方奶」在成分、營養元素與吸收力上的差異,媽咪到底該如何選擇?又該如何搭配?請看專家為您解惑。


營養UP! 寶寶一瞑大一吋


台安醫院暨安美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劉小瑜表示,「母乳」是寶寶呱呱墜地後最自然、最適合的食物。來自於媽咪「量身訂做」、「獨家專屬」的珍貴母乳,所提供的營養成分,可是其他食物所無法取代的呢!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 清洗前請將伸縮扣繯取出
  • - 與類似顏色衣物冷水清洗(可機洗)
  • - 直接晾乾 (不建議烘乾)
  • - 低溫熨燙
  • - 不可漂白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8/03/11 11:44 uho編輯部

每 個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寶寶吃的好、長的壯,但是當寶寶食量減退,不喜歡喝奶的時候,不禁讓人懷疑他為什麼不會餓?也讓父母開始擔憂營養是否足夠呢?其實,厭 奶可以說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過程,大部份都發生在5、6個月大時,但也有一些嬰兒早在1~2個月大就出現厭奶的現象。厭奶期一般持續的時間,從1~2星期到 半年,都算是正常範圍。


【厭奶的原因】


1. 好奇寶寶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是標準的好奇寶寶,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很容易因為分心,而無法專心喝奶。


2. 對食物喜新厭舊:在四個月之後就可開始吃副食品了。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後,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鍾情於「牛奶」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


3. 成長速度趨緩:此時的寶寶,其成長速度較趨緩和,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不像之前那麼大,因此不像新生兒時期愛吃。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女兒剛出生時的那幾個月, 我的產後憂鬱症簡直爬到了最高點,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 "足不出戶", 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家裡, 家人都很擔心我, 想說怎麼會餵母乳餵成這樣, 甚至嚴重到先生還一度因為如此怕我身心負擔不了問我要不要放棄餵母奶。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 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北鼻, 吃奶的時間是很不固定的, 有時幾乎每一個小時就要喝一次奶, 對於新手媽媽的我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出門, 總不能老躲回車上或洗手間去餵奶, 那種打從心底而生的不便感及沒有安全感正是讓我遲遲裹足不敢踏出家門一步最主要的原因。


終於有一天在妹妹的當頭棒喝之下 " 你要趕快恢復過你以前正常的生活, 否則對你, 家人及小北鼻都不好, 你總不希望你女兒喝到憂鬱症不快樂的奶吧! " . 天啊! 我整個人震驚了好一會。 對啊! 以前我幾乎天天都往外跑, 日子過的很充實也蠻開心的, 我不能在這樣下去了, 這樣我女兒和家人太可憐了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8-09-03 記者:文/王心妏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牙科部主治
當寶寶從「無齒之徒」晉升為有齒之人時,最開心的莫過於大人,因為父母總認為這是「長大」的表徵!只是當寶寶的「小白牙」來報到的同時,寶寶可能會有一些不舒服的表現,為人父母的您,知道此時該給寶寶什麼樣的照護嗎?

乳牙成長大事紀


1.About時間
【起】:第一顆乳牙冒出來的時間通常在寶寶4個月大~1歲之間。
【訖】:全部20顆乳牙長齊的時間則在寶寶2~3歲之間。
【醫talk】:隨著人類的不斷演進,寶寶長出牙齒的時間的確有往前提的趨勢,過去所謂的「9長牙」已經不是標竿了。耕莘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胡尹藍指出:「目前臨床上乳牙長出的平均時間是寶寶6個月大。」
2.About症狀
【醫學的角度】:口腔內的牙胚漸漸長大,當它突破牙齦被我們所看見,我們就知道牙齒長出來了;但在牙齒還沒有完全突破牙齦之前,牙齦可能會有鼓鼓的現象,甚至有些寶寶會因為發炎而變得紅紅的。
【照顧者的觀察】:寶寶會特別喜歡把手放入嘴巴或咬東西;經常流口水;食欲下降;莫名哭鬧;甚至輕微發燒等。
【醫 talk】:牙齒是人體構造之一,長牙是身體成長的自然現象,理論上並不會有任何其他病症。胡尹藍醫師表示:「長牙的過程就像種子從土壤裡面冒出來,必須 突破一些障礙;也就是說,牙齒正在努力『鑽』出牙齦的這個階段,牙齦的周圍難免會有類似『傷口』的地方,以致於有不適的感覺,如果此時口腔清潔不夠,讓牙 齦發炎了,那就可能釀成發燒。」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8/10/02 12:32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日電)三聚氰胺毒奶風暴延燒,意外提振國人母乳哺育的意願,醫院的母奶媽媽班報名踴躍,許多正要哺乳和快要斷奶的媽媽忙著「追奶」,台灣兒科醫學會和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鼓勵媽媽只要辛苦兩、三個星期,絕對能分泌足夠的奶量供應寶寶所需養分。


包括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萬芳醫院、台安醫院、馬偕醫院在內的醫院人員都指出,最近報名母乳哺育班的新手媽媽和孕婦,大約增加兩、三成,小兒科裡面也湧進焦急的家長,有的是擔心乳汁不夠,會餓到小孩,有的是擔心乳汁或嬰食副食品裡會不會有三聚氰胺危害到小孩。


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瓊心今天指出,奶量不足的新手媽媽可試著增加擠奶的頻率,從每兩、三個小時擠一次,增加為每一、兩個小時擠一次,多擠才能刺激身體多製造母乳,大約兩、三個星期後,奶量自然分泌足夠。


許瓊心說,媽媽可以檢視小寶寶的尿片,若是一天小便有六次、大便有四到六次,顯示小寶寶攝取的奶量是足夠的,母奶媽媽要有信心,多擠幾次,攝取均衡飲食,哺育寶寶六個月以上,不是問題。


對 於快要斷奶或為寶寶準備副食品的媽媽,許瓊心建議上述的「追奶」方式外,母奶媽媽若是擔心奶製品不安全,可以參考媽媽手冊準備果泥、軟魚肉、米漿、稀飯當 寶寶的副食品,可持續哺餵母奶到兩歲或兩歲以上,媽媽營養均衡時,頂多每天或每隔一天補充維他命B群,不要過度補充鈣片,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

babymommysecr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